于文化苦旅中寻光
阅读是人生画卷中永不褪色的底色,描摹着梦想与成长。余秋雨先生的《文化苦旅》,如同一座厚重的文化丰碑,引领我穿越历史风沙,踏足华夏山川,在千年文明的沉淀里探寻灵魂的慰藉与前行的力量。
《文化苦旅》是一部文化反思的散文集,作者实地考察中外历史遗迹,探寻中华文化的命运与民族精神。书中描绘的敦煌莫高窟,是中华民族的艺术宝库。跟随文字,我仿佛置身洞窟,仰望那些绚丽的壁画。衣袂飘飘的飞天似要破壁而出,传递千年祈愿;庄严肃穆的佛像静默低眉,诉说历史沧桑。然而笔锋一转,写到近代西方列强如强盗般闯入,将一箱箱凝结先辈心血的文物劫掠而去,我的心如受重击,痛惜与愤懑交织。那一刻我深刻明白,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的脊梁,守护它们是每一代人的责任。
循着先生的足迹,我“走”到都江堰。这项古老的水利工程,虽无长城的雄伟外观,却以其泽被后世的坚韧,成为世界水利史上的不朽传奇。“深淘滩,低作堰”这六字箴言,凝结着古人对自然规律的精准把握与顺应利用的智慧。读到这里,我不由联想到业余学习之道,日常积累知识,也需像都江堰筑者一样,深挖基础,夯实根基,同时保持谦逊,细致梳理构建体系,方能让学问之水源远流长,灌溉心田。
书中那些文化守护者的身影,同样令人动容。范钦家族十三代人守护天一阁藏书楼四百五十余载,历经暴雨冲毁楼阁时赤脚抢书、战乱中以命护文的艰辛。他们以血肉之躯筑起文明堤坝,将传承视为家族使命。在知识唾手可得的今天,他们的坚守提醒我们,更需对文化载体心怀敬畏,做好传统的接续。
在快节奏的当下,信息如潮,碎片阅读盛行,《文化苦旅》如同一剂良药,抚慰浮躁的心灵。当代职场人奔波于高楼案牍之间,容易迷失在喧嚣与功利之中。这本书让我们停下脚步,回望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,感受那些尘封却璀璨的历史片段,思考人生的价值。
《文化苦旅》既是一部“伤痕文明史”,也是一曲“重建人格”的壮歌。真正的文化苦旅,不仅在沙漠戈壁跋涉,更在灵魂对自身根源的叩问与担当。阅读它,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,一次灵魂的修行。它教会我敬畏历史,在成长的旅程中,以先辈为镜,怀抱希望,凭借知识的力量,在平凡岗位上守护文化星火,点亮属于自己的那束光,坚定前行。
【歙县烟草专卖局(营销部) 汪甜瑛】
免责声明:市场有风险,选择需谨慎!此文仅供参考,不作买卖依据。
标签: